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连南 > 生态旅游 > 民风民俗>> 正文内容

连南东三排瑶族婚俗:半夜迎亲和新郎“逃”婚

时间: 来源:油岭瑶寨公众号 访问量:- 【字体:

世界唯一性地聚居在连南瑶族自治县境内的“八排瑶”,历史上以涡()水河为界分为“东三排”与“西五排”。“东三排”是指位于涡()水河东边的油岭、南岗、横坑三个古老瑶寨,这三个瑶寨的传统婚礼仪式向来古老、神秘,有着很多的传奇色彩,也有着很深的民族文化底蕴。尤其是油岭、南岗以及由油岭和南岗两个古老瑶寨搬迁出去形成的瑶寨,诸如东芒、连水、三排、牛头岭、山溪、牛栏洞、王东坪等等,至今仍保留着原生态仪式“半夜迎亲”的独特景象,让人十分好奇。

婚礼当天,男方向女方行“伙计酒”(也称尝肉酒)、“时辰酒”“大担酒”三重礼后,便到了关键的“迎亲”环节。婆家算准到达女方家时约为翌日凌晨的时间,半夜派出1名同宗男子、1名年轻媳妇前往女方家“接新娘”。这1男1女充当伴郎伴娘,要求是结婚而又没离过婚的,意思是能做白头偕老的榜样。他们穿着瑶族服装,男的带2片肉2斤花篮酒,12条香和12吊纸钱,供女方敬祖使用;女的拎着盛满酒的银壶(约1斤),提手上也挂着一吊纸钱,给女方敬祖。

微信图片_20220602105346.jpg

 到达女方家门口,男方来的喊道:“亲家,时辰到了。”听到叫门,女方亲戚应声而出,接过男方的礼品。双方吃喝,众姐妹帮即将出嫁的“莎腰妹”打扮,穿上花衣裙,戴上银项圈,插上白羽毛,等待着良辰出门。趁着女人们打扮,男方伴郎掏出12元和1包盐敬给亲家公,说是养女儿的“辛苦钱”;12元代表1年中的12个月,而过去瑶山被封锁,盐显得特别珍贵,也就成为了贵重礼品。伴娘却把代表24个节气的24元敬给亲家母,说是不嫌脏的“换尿布钱”。待凌晨12时一过,婆家来的两人便要带准新娘回去。女方家用男方带来的礼品敬过祖先后,将肉片留下一小截,花篮酒也留下1斤,让男方来人带回去。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准新娘却拎起伴娘带来的银壶,由燃起竹柴火把的伴郎伴娘带路,一起回婆家。

翘首以盼的婆家,因为怕准新娘害羞,早安排准新郎回避。先生公守在门口念经,伴郎伴娘和准新娘站立门外,耐心地等候。先生公在门口用簸箕装着小碗肉、酒、饭、茶,纸钱,燃上香,唱念“解神煞”,恭请跟随准新娘来的女方祖先吃喝,杀鸡敬祖,焚烧纸钱,倒酒倒茶倒饭;接着唱念起“丙神煞”,手端水碗,口抿清水恶狠狠地“呸呸呸”,把白纸片往空中一抛,驱赶尾随准新娘来吃饱喝足后却懒着不愿走的女方恶魔,以防准新娘被他们缠身,不但不能生育而且还会带来灾难。

门口唱念完,三人进入堂屋,庆贺的鞭炮也随之响起。先生公引领准新娘和伴娘绕席三圈,一拜亲戚,二算认识。然后,伴娘带准新娘进入卧室,卸下准新娘的“莎瑶妹”服装,穿戴上婆家提供的绣花三角金银帽,以及绣花衣裙,完成由“莎腰妹”向“新娘”角色的转换。与此同时,先生公在厅堂香案唱念瑶经,禀报祖先从哪里给宗族娶来媳妇,抛“诰”(用羊角尖锯开两片做成)请求祖先承认新娘并给取名。抛时,若“诰”两面朝上或朝下,则视为祖先承认;若朝相反方向,则认为不承认,则再抛“诰”,直到满意为止。这时,在先生公指点下,“穿金戴银”的新娘子毕恭毕敬地给婆家香案上香、上酒、上饭、上茶,完成认祖归宗的程序。完事后,伴娘再次引领新娘进入卧室,吃婆家的“猪肝饭”。“东三排”的瑶民认为,猪肝是整条猪最好吃的部位,婆家也把媳妇当作“心肝宝贝”,所以新娘在婆家的第一餐饭必须有猪肝这道菜。

趁着新娘吃“猪肝饭”,香案上先生公又唱念起瑶经,完成婚礼的程序。

“煞会”:热气腾腾的“安公菜”(猪肉)重新放上香案,先生公唱念起瑶经,给前来参加婚礼的列祖列宗鸣锣开道,邀请祖先和阳间的亲人共同吃喝。

“请公”:唱念瑶经,请宗族的列祖列宗齐齐吃喝。这时主人家端上煲好的骨头,给亲朋好友送酒用,俗称“啃瓷碗”。意思是主家连骨头也不吝啬,也表示新婚夫妇的关系像骨头一样,煮不烂啃不坏。

“安公”:唱念瑶经,请吃饱喝足的祖先在香案上不要乱跑,看子孙们吃喝,阴阳两界同乐。

先生公唱念完这些瑶经,焚烧纸钱,倒酒给祖先,等待下一个程序。

微信图片_20220602105414.jpg

新娘吃过猪肝饭出到厅堂,伴娘舀起热水倒进脸盆,由新娘递给先生公,进行“洗脸认亲”。先生公接过脸盆,放一条毛巾进去,唱念瑶经给祖先牌位洗脸,体验新娘的孝顺。然后,从坐在上位的老人开始,由新娘端来热水,轮流让前辈们洗脸。前辈们洗过脸,随心意掏出10元、20元不等的“认亲钱”,自报辈分和称呼,交给新娘作起家用。年轻人则说尽俏皮话,变着手法搞笑让新娘开心,减少新娘的拘束感。

微信图片_20220602105417.jpg

毕恭毕敬地等待满屋的人洗完脸面,新娘也就完成了她的“认祖归宗”程序。这时,鸡已啼过三遍,先生公在堂屋里围绕笼子关着的一对小公鸡和小母鸡唱念瑶经,“土师永远,本州永远,缅山永远……鸡公找鸡母,鸡母寻鸡公,夫妻恩爱,出春送孙来……”,祝愿新婚夫妇能够夫唱妻随,子孙满堂。唱念完,先生公又到门口唱念起“打路”经来,祈求祖先保佑新人,出入平安,早生贵子。

先生公的主持至此结束。亲戚便把摆放在香案上供奉的猪头交给男方舅舅,把挂在墙上的两片肉块交给先生公,算是酬谢。当他们出门时,众人轮番向舅舅喂肉、敬酒,让舅舅高高兴兴打道回府。

舅舅和先生公出门后,在上述活动中从未提及的新郎官,这时也要出场了,必须跟新娘参加回拜岳父母家的“走白”活动。新郎官燃起火把,挑起酒肉和鞭炮;新娘却提着装有“夫妻鸡”的鸡笼,拎起银酒壶,在前面引着新郎一起“走白”(既从夜间走到天亮),要赶在太阳出山前回到娘家,让岳父母知道女儿的孝顺和丈夫的勤快,并继续完成他们后面的婚礼过程。

婚礼参加到这里,许多外面来的朋友觉得奇怪了:“东三排”的婚俗,为什么新娘要半夜出门,新郎要逃避婚礼?

先生公是主持婚礼的。据他们说,在过去,排瑶青年虽然恋爱自由,很多年轻人通过“讴莎腰”的形式寻找到了意中人,但最终还是要遵从“父母之命”,无法跟自己的心上人成为眷属。排瑶历来都视父母为“天地”,子女对父母之命当然听从,父母也会征求子女的意见。也就是说,跟谁结婚名义上是经过子女同意的,并没有存在强迫的意思,但这种没基础的婚姻,当事人双方很多都不认识,或者接触比较少,要是让这对互不了解的人共同完成所有的结婚仪式,难免尴尬。为保证婚礼顺利进行,防止意外发生,给面生的新娘创造一个过渡条件,主持婚礼的先生公便把迎亲仪式安排在夜间,并让新郎尽可能回避,直到新娘完成“认祖归宗”,并经过热热闹闹的“洗脸认亲”熟悉了众多亲戚煅炼了胆量后,才让新郎出来接触新娘,一起回娘家履行“走白”仪式。

对上面所说“半夜迎亲”和“新郎逃婚”的理由,很多瑶族先生公都认可,但对“半夜迎亲”还有另外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出于“祖先崇拜”。众所周知,连南“八排瑶”的祖先崇拜在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地位,“东三排”自然也不例外。比如人逝世了要送七天饭,当年除夕早上还要去跟他过年,在以后的节日或平时的礼仪活动中也要先敬他们,甚至是平时的饮酒也要先洒酒敬祖。“灵魂不死”和“无处不在”,让瑶民相信自己的祖先可以庇佑子孙,一切都以祖先为敬畏。由于阴阳两界“昼夜颠倒”,为方便“天地”般的祖先参加子孙们的婚礼,人们便把“迎亲”仪式特意安排在夜间,并通过先生公唱念“解神煞”“丙神煞”“煞会请公”等经书,驱除尾随新娘而来的恶鬼,打扫干净新娘的“身子”,让她在婆家顺利地认祖归宗,健康平安地生儿育女,延续香火。

另一种说法出自于连水村瑶族老人关于“吓马吃古”的传说。“吓马吃古”,意译为天狗食日,其意思都是有关天狗吃了太阳,造成天地混浊的传说。但这些老人的解释,又不能自圆其说,很难跟“半夜迎亲”的仪式沾上边。这些老人又说,“吓”在“八排瑶”语中是指能让人生病并致死的“铁锈”或彩虹,比如过去南岗的瑶民不食有铁锈水那些田块的田螺,生怕得黄病;又比如彩虹是由肉眼看不见的虫子编织而成的,落在泉水中让人喝了会生病,所以瑶民常把戴在手上的铜镯放到泉水中消毒。因为怕彩虹,也就是怕“吓”害命,所以“东三排”的婚俗将新人出嫁安排在夜间,而“西五排”那边在白天出嫁却要带上雨伞,以驱赶邪气,守护新娘。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