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连南 > 生态旅游 > 民风民俗>> 正文内容

社会风尚

时间: 来源:本站 访问量:- 【字体:

 

连南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良好的道德风尚,成为人们言行举止,待人接物和立身处世的准则。
尊老爱幼。瑶、汉人民向有尊老爱幼的传统。不论社会上的事务,还是家庭中的决策、吉庆、丧事等等,都首先征询老人的意见,然后才办理。酒宴时,必须请老人坐正席首位,老人不到不开宴。平时,有酒肉先敬老人;路上遇着老人挑担,年青人主动帮忙。儿孙对父辈的生、老、病、死必须尽完全义务。
瑶、汉族人民皆爱护小孩,视小孩为掌上明珠。极少打骂孩子,不管是自己的孩子或是别人的孩子,都爱护有加。有好吃好穿的先照顾孩子,同时自幼教育孩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汉区对聪明的孩子特别爱护,其家因无力供养孩子读书的,往往由亲属资助读书。
热情好客。瑶、汉族皆热情好客。客人到来,不论初见旧识,主家都尽自己能力热情款待。逢年过节,如亲戚来往,主客相敬如宾,入门时以酒相迎,宴席间频频敬菜敬酒。客人离别,主人家会拿出野味、糍粑或黄豆、花生等土特产送给客人。亲朋有难,大至钱物相帮,小至出力帮工,尽心尽力,毫无怨言。
路不拾遗。在瑶区,偷盗行窃是污辱门风的事。素有穷死不做贼的良好风俗。在瑶山,经常可见路上或山间插上活结的茅标所示物,但谁都不会去动。瑶民进山劳动或赶集,习惯把带的衣物、饭包、刀斧、柴草等放于路边或挂在树桠上,附一草结,别人也不会取走。自然界上的产物,如柴草、野菇、蜜蜂、荒地等,已有人“结草为记”的,别人也不会去动。瑶民的家畜栏、储粮仓、柴棚大都建在屋外、村寨边,且都不挂锁,也不会被人偷盗。因此,瑶族的社会秩序是比较安定的。
守诺言、讲信用。瑶族人诚实忠厚,守诺言,讲信用,真诚待人处事。他们对不守信用的人或欺骗行为极为鄙视。凡许诺过的话,决不反悔。过去,凡“搞是非”、“食人命”等械斗,一经调解,双方同意协议(口头协议,不用文字),饮过和解酒,就不计较前仇,双方和好如初。如有一方再挑是非,必遭到众人的谴责和报复。在瑶人看来,男女之间,老少之间,主客之间,都应彼此尊重,彼此信任,才能堪称世上的好人。
勤劳勇敢。瑶族人民勤劳勇敢,热爱劳动。他们视勤劳勇敢为美德,鄙视好吃懒做、贪生怕死的人。瑶族男女一般从17——18岁便上山下岭从事生产劳动,直到60——70岁仍耕作不辍,自食其力。长期的勤奋劳动,锻炼了瑶族人民勇敢、粗犷、豪迈的性格,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长年在深山里生活劳动,上山下岭,如履平地,攀登崖壁,轻捷自如。如遇外侮,他们宁死不屈,进行英勇顽强的抗争。
团结互助。瑶族的凝聚力是很强的。他们真诚团结,一家有难,百家相帮,遇事相邀,一呼百应。自古以来,瑶族之间,瑶族与邻近汉人之间,向有“挨伙计”(交朋友)、“认同年”(结拜兄弟)之习俗,这种关系一旦确立,便互相视为至亲。直至延续到后代,相互往来,亲密无间,平常,建新房、喜庆、丧事等重大活动,亲朋好友皆闻讯前来义务帮忙,主家只管简单的伙食。农忙时节大家相互帮工,从不计较得失。油岭、南岗等地排瑶,农忙时如缺乏劳动力的人家,只要高唱山歌请求族人帮工,闻歌者会自动前来帮助。汉区亦向有团结互助习惯,遇有建新房、喜庆、丧事等重大活动时,亲属及邻里好友皆前来帮助,农忙季节向有相互帮工的习惯。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