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冬季
不少人都会受到皮肤瘙痒的困扰
前胸痒、后背痒、胳膊痒、腿也痒
冲了个热水澡,没想到更痒了?
有人瘙痒剧烈
每次持续数小时
皮肤常被抓破出血
感觉疼痛才能止痒
而有的人长时间也无法解决
为什么一到冬天
皮肤就又干又痒?
皮肤,它分为表皮、真皮以及皮下脂肪。表皮的最外层为角质层,由于角质层本身的吸水、屏障功能,以及所含有的天然保湿因子即氨基酸类、乳酸盐及糖类等的作用,角质层保持一定的含水量,能维持皮肤的湿润。 皮肤瘙痒症,是指临床上仅有瘙痒症状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皮肤疾病,是冬季常见病、多发病。 皮肤干痒的主要原因是秋冬季气温下降,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和皮脂腺分泌减少,角质层的水分降低,皮肤变得脆弱,失去弹性,从而对外界变化和刺激变得敏感。 老年人更易出现这种症状,因为随着年龄增长,皮肤分泌机能减退,皮脂腺及汗腺分泌减少,皮肤干燥,失去润滑保护作用;屏障功能减退,含水量降低。 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老化,其保湿作用及屏障功能逐渐减弱,天然保湿因子含量减少。 干燥寒冷的气候,湿度较低,如秋冬季。 某些皮肤病变,如银屑病、鱼鳞病等。 环境和化学因素,如洗衣粉、肥皂、洗洁精等洗涤剂及酒精等有机溶剂,以及长时间的空调环境等。 饮食睡眠习惯,如偏食、饮水少、失眠等。 干性皮肤。 抓挠和洗澡 是大家处理瘙痒最直接的两种方法 实际上,这种方法可能会让你更痒 搔抓皮肤损伤了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炎症反应和多种递质,进一步刺激神经纤维,结果使得大脑皮层感觉神经中枢产生痒觉。 过度抓挠、搓擦还会破坏皮肤的屏障。 洗澡过勤或者水温过热,会使本来就枯燥的皮肤,更失去皮脂的滋润。 洗澡次数过多会带走皮肤上用于保湿的油脂,破坏水油平衡,造成皮肤干燥。 冬季具体洗澡频度应因时因地而异: 南方一天冲1次也不为过。 北方一周1~2次也不算少。 老年人皮脂腺分泌减少,应适当减少洗澡次数。 有的人会用热水烫瘙痒部位,这样做反而加重症状,因为热水烫洗可使皮肤屏障受损加重,烫和痒刺激相同的神经末梢,皮肤变得更痒。 沐浴时长5~10分钟即可,水温控制在38℃~40℃,少用或不用沐浴液,避免使用碱性肥皂。 洗澡后的3分钟内,在全身涂抹保湿的护肤霜,可在皮肤上形成一层薄膜,有效锁住水分,缓解老年皮肤瘙痒。 穿衣着装选择棉制品衣物,以宽松为宜。由于部分患者对羊毛过敏,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羊毛衣物。 新衣服最好使用柔化剂清洗后再穿着,避免刺激皮肤。 瘙痒症患者尽量选择空调或地暖取暖,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度,例如:使用加湿器或湿毛巾等。 尽量少使用电热炉、电热毯、电烤扇等设备取暖。 多吃蔬菜水果,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少吃或不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不喝酒,少饮或不饮浓茶和浓咖啡。 焦虑紧张可能加重瘙痒,所以瘙痒症患者需要生活规律,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 此外,手足皲裂也是冬季很常见的一种皮肤病,此病好发于经常接触脂溶性或碱性物质的人员,如汽车修理工、清洁工人、厨师和家庭主妇等。 患者手足皮肤往往因缺少滋润而干裂,严重者皲裂可至深部肌层,有明显痛感甚至影响手足活动、皮损由皱裂至龟裂至皲裂,为长短深浅不一的裂口,好发于手指和手掌屈侧、足跟、趾底、足侧等处。 在冬季未发生皲裂前,经常涂抹油脂以滋润皮肤。 一旦发生皲裂则可削薄皲裂处厚硬的表皮角质层。 然后用热水浸泡10分钟。 拭干后再外搽15%的尿素脂或10%的硫磺水杨酸软膏等。 冬季野外作业时宜戴好防护手套。 对于皮肤原因不明的持久性瘙痒 并伴有一些其他不适症状 不能一抓了事 在排除常见瘙痒情况下 应尽早到医院检查 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