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资源有关情况
来源:县自然资源局
时间:湿地资源有关情况
连南独特的气候及地形地貌,孕育了丰富的湿地资源。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连南瑶族自治县共有湿地3类6型(表2-1),其中自然形成的湿地有河流湿地、沼泽湿地等2类3型,人工湿地有库塘、水产养殖场、稻田/冬水田3型。湿地总面积1683.88公顷。
从湿地类来看,河流湿地面积最大,面积达936.47公顷,占总面积的55.61%;沼泽湿地面积8.72公顷,占总面积的0.52%;人工湿地面积738.69公顷,占总面积的43.87%。
1.河流湿地
河流湿地按调查期内的多年平均最高水位所淹没的区域进行边界界定。据调查,瑶族自治县河流湿地面积共936.47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55.61%,包括永久性河流和洪泛平原湿地2个湿地型。其中永久性河流湿地893.33公顷,占河流湿地面积的95.39%,主要为大龙河、金坑河、三江河、同灌河、称架河等河流;洪泛平原湿地43.14公顷,占4.61%,主要分布在洞冠水等河流河道内。
月亮湾
2.沼泽湿地
据调查,连南瑶族自治县沼泽湿地的是草本沼泽,面积8.72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0.52%,主要分布于天堂山水库南侧。此区域原为梯田,地势较低,由于长时间无人料理,加之山水滋润灌溉,使得土壤过分潮湿,形成了由水生和沼生的草本植物组成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草本沼泽,草本沼泽的存在,丰富了瑶排梯田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为生长于该区域草甸的动物提供了良好生境,也是重要的湿地生境。
3.人工湿地
根据《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林湿发[2008]256号)中人工湿地的定义,连南瑶族自治县人工湿地包括库塘、水产养殖场和稻田/冬水田3个湿地型,人工湿地面积738.69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43.87%,其中,库塘381.23公顷,占人工湿地总面积的51.61%,面积较大有板洞水库、上牛塘水库、田湖水库等;水产养殖场6.92公顷,占0.94%;稻田/冬水田350.54公顷,占47.45%,稻田湿地是由当地瑶族先民开发的,以种植水稻为目的而开垦形成的梯田,有着很强的蓄水、净水能力,主要分布在广东连南瑶排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区域内稻田湿地面积大,周围生态良好,景色迷人,被授予连南瑶族自治县“十大最佳摄影点”称号,至今仍保留着稻田养鱼特色农业养殖项目,是连南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连南瑶族自治县湿地类型统计表
单位: 公顷/%
4.生物资源
连南瑶族自治县湿地范围内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湿地植被包含有“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对象: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水源涵养林。共有维管植物186科606属1180种,林种主要为马尾松、荷木、苦楝、枫香桑树、柑桔等。水域湿地中分散的浅滩为湿地植物提供了生长的土壤,植物种类主要有禾草类、漂浮类植物,河岸主要是乔木水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繁多,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2科2属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科2属2种;珍稀濒危植物4科4属4种。此外,分布着受《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保护的兰科植物19种。
据统计,连南瑶族自治县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有30目76科333种,包括兽类8目20科48种,鸟类17目40科 200种,爬行类3目10科53种,两栖类2目6科32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国家II级保护动物35种。兽类主要有普通刺猬、华南缺齿鼹、小灵猫等。鸟类主要有小鹧鸱、池鹭、绿翅鸭、凤头鹃隼等。爬行类主要有变色树蜥、壁虎、蓝尾石龙子、南草蜥、三索锦蛇等。两栖类主要有黑眶蟾蜍、细痣疣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