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医疗保障待遇支付简表-住院 |
类型 | 住院报销政策 |
基本医疗保险 | 起付标准 (城镇职工、城乡居民) | 本地住院 | 异地住院 |
一级医院 | 二级医院 | 三级医院 | 一级医院 | 二级医院 | 三级医院 |
300/500元① | 800元 | 1200元 | 900元 | 1200元 | 1600元 |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
城镇职工 | 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比例 | 类别 | 本地就医② | 异地就医 (符合规定转诊的,较本地比例下降10%) |
|
|
医院等级 | 一级医院 | 二级医院 | 三级医院 | 一级医院 | 二级医院 | 三级医院 |
退休 | 95% | 93% | 91% | 75% | 73% | 71% |
在职 | 92% | 90% | 88% | 72% | 70% | 68% |
职工统筹基金支付限额 | 职工统筹支付限额为6.5万元。 灵活就业人员连续参保不足6个月的,最高支付限额为我市上上年度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0.5倍(38564元),连续参保不足12个月的为1倍(77128元),连续参保超过12个月的享受单位参保职工同等待遇。 |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
城乡居民 | 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比例 | 本地就医② | 异地就医 (符合规定转诊的,较本地比例下降10%) |
一级医院 | 二级医院 | 三级医院 | 一级医院 | 二级医院 | 三级医院 |
90% | 75% | 65% | 70% | 60% | 50% |
居民统筹基金支付限额 | 最高支付金额20万元。 |
职工补充 保险 | 职工大额 | 支付比例② | 退休 | 95% | 75% |
在职 | 95% | 75% |
支付限额 | 超统筹基金支付限额的基本医疗费用由补充医疗保险支付,支付限额为53.5万元 |
大病保险 | 普通人员 | 大病保险 | 起付标准:我市上上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 | 支付比例 |
本地就医② | 异地就医 |
14370~10万元(含) | 60% | 40% |
10万元~最高支付限额 | 70% | 50% |
大病保险支付限额 | 对住院、门特门慢业务除目录外全自费、个人先自付、起付线、统筹基金支付之外的费用进入个人自付基本医疗费用累计。最高支付限额为30万元。 |
困难人员 | 特困供养人员/孤儿 | 起付标准,个人自付基本医疗费用累计(2874)含 | 80% |
农村易贫返贫人口/低保 | 起付标准,个人自付基本医疗费用累计(4311)含 | 70% |
困难人员大病倾斜最高支付限额:不设年度最高支付限额。 |
医疗救助 | 医疗救助 |
| 救助对象 | 市内就诊 | 市外就诊 | / |
救助比例 | 特困供养人员/孤儿 | 100% | 100% | / |
易贫返贫人口/低保 | 85% | 85% | / |
低保边缘家庭成员 | 80% | 80% | / |
因病致贫家庭患者 | 80% | 80% | / |
起付标准 | 因病致贫家庭患者 | 我市上上年度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2023年为7185元。 |
支付范围 | 住院、门诊特定病种费用及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及已明确由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及社会指定医疗捐赠等支付后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含起付标准线以下、基本医疗保险乙类自负费用)。 |
年度限额 | 按自然年度为时点,特困供养人员和孤儿不设医疗救助年度限额;其他救助对象医疗救助年度限额为10万元,超出限额须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通过后方可给予救助。 |
二次救助 |
| 救助对象 | 市内就诊 | 市外就诊 | / |
救助比例 | 特困供养人员/孤儿 | 100% | 100% | / |
易贫返贫人口/低保 | 60% | 60% | / |
支付范围 | 住院、门诊特定病种及普通门诊费用中,经医疗救助后的个人支付部分。 |
年度限额 | 按自然年度为时点,特困供养人员和孤儿不设二次救助年度限额;易贫返贫人口、低保人员的二次救助年度限额为3万元。 |
注:①基层卫生医疗机构300元/次,其余一级医疗机构500元次。 ②已办理长期异地就医备案的人员在备案地就医基本医疗、大额补充、大病保险支付比例均执行参保地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