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口日 | 如何提升出生人口素质,避免新生儿出生缺陷?
2023年7月11日是第34个世界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将主题确定为“释放性别平等的力量:提高妇女和女孩的声音,释放我们世界的无限可能性”。国家卫健委将中国主题确定为“促进性别平等,护佑妇幼健康”。
世界人口日的由来
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达到了50亿。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1989年联合国发展规划署理事会建议国际社会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1990年联合国根据发展计划署理事会第36届会议的建议,决定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唤起人们对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注。据此,1990年7月11日遂成为第一个“世界人口日”。每年的7月11日世界人口日,各国都会举行相关的宣传活动,以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对人口问题的重视。2023年7月11日是第34个世界人口日。
如何提升出生人口素质,
避免新生儿出生缺陷?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生缺陷防治健康教育核心20条
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是导致早期流产、死胎、婴幼儿死亡和先天残疾的主要原因。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普及优生健康知识和技能,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是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的重要内容,也是防治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妇幼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禁止近亲结婚,降低遗传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主动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等婚前保健服务。
提倡适龄生育,避免高龄妊娠。
倡导计划怀孕,减少意外妊娠。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科学备孕。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计划怀孕的夫妇应该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有遗传病家族史或不良孕产史的夫妇应该到医疗机构接受针对性咨询指导。
积极治疗自身疾病,维持良好孕育条件。
孕期谨慎用药,必要时应当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增补小剂量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发生。
地中海贫血高发地区的夫妇应当接受地贫筛查。
及时建档立卡,定期接受产前检查。
孕期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保持体重适度增长。
首次产前检查时应当接受艾滋、梅毒、乙肝筛查。
孕中期应当接受超声产前筛查,及时发现严重胎儿结构畸形。
孕期应该接受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
新生儿出生后应当及时接受相关疾病筛查。
0-6岁儿童应当定期接受儿童保健服务。
出生缺陷患儿应当及时接受治疗和康复训练。
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知多少?
人口总量
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户别人口
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9281万人;集体户2853万户,集体户人口为11897万人。
性别构成
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
程度人口
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受教育状况持续改善,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城乡人口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 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10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截至2022年,广东省常住人口数量12656.8万人,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2022年全省出生105.2万人,连续三年成为全国唯一出生人口超100万的省份;全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指标保持在较低水平;全国率先以省为单位实施适龄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托育服务体系稳步发展,广州、珠海被评为第一批全国示范城市,各市、县(区)创建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超过200家;全省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062万人,基本覆盖就业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