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遇见AI美育 数字技术赋能美术课堂——连南成功举办AI赋能小学美术教学暨新教材课例研讨活动
为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美术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人美版新教材的有效实施,县教师发展中心于2025年4月25日举办了AI赋能小学美术教学暨新教材课例研讨活动。全县小学美术教师共45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课例研讨环节,以人美版新教材小学美术下册第二单元《缤纷的世界》为依托,通过展示与研讨四节美术主题课例,构建了“AI+美术教育”的创新教学模式。四节课例以人工智能角色为核心,构建了“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大使虚拟AI形象——“瑶瑶”,并以此进行情境式教学。通过运用AI生成对话技术、AI生成数字人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了从任务发布、知识讲解到创作指导的全方位互动。“瑶瑶”以生动的动态形象展现教材中的知识点,显著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以“百千万工程”乡村微模型创作比赛为核心任务,通过四节课构建完整的项目链条。
第1课时《花花草草》由顺德希望小学房卫红老师展示,通过创设AI人物“瑶瑶”布置“百千万工程”乡村公园微模型设计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点、线、面的形式塑造形状各异、颜色丰富的花草,完成公园微模型花花草草模块的设计。
第2课时《山山水水》由大麦山中心小学赵林灶老师展示,以AI人物“瑶瑶”介绍连南山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连南秀丽风光,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循序渐进引出“倒影”这一现象,进一步讲授对印技法,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完成微模型中壮丽山水的设计。
第3课时《形形色色》由顺德希望小学杜金莉老师展示,杜老师的课堂采纳了AI智能体技术,通过与AI构建的虚拟形象——20世纪著名画家“保罗·克利”进行对话的方式,探究其利用日常形态创作艺术作品的初衷。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深化了学生对画家作品的理解,极大地提升了课堂的吸引力。此外,通过动画演示,指导学生运用形状与色彩的结合,创作出新的物体,进而完成微模型中建筑物、树木、动物等的设计工作。
第4课时《星星点点》由石泉小学易丽莉老师展示,易老师借助人工智能虚拟形象“瑶瑶”以及AI技术制作的星体模型,引领学生们深入探索宇宙的神秘之处,并欣赏了星球的壮丽景象。此外,通过AI软件将经典画作转化为动态图像,使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欣赏艺术杰作,并学习大师们的创作技巧。在复习了喷洒法和绘画法的基础上,易老师还教授了拓印法,为学生们在制作公园微缩模型时完成星空部分的造型设计提供了实践基础。
活动中,县教师发展中心徐文敏作了题为《人美版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专题讲座,从艺术课程标准解读、新教材特色与理念、用好新教材需要关注的几个点三大方面进行阐述,为与会教师提供了教学参考。
最后,四位授课教师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与过程、课后反思等方面进行了说课。与会教师积极参与评课,共同交流四节课例的亮点与建议,研讨氛围浓厚,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教学实践经验。
本次研讨活动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与小学美术新教材的结合,共同探讨美术教学的创新途径,为教师构建了一个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美术教育的创新实践平台,对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新教材的有效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
图片:顺德希望小学
文字:杜金莉
修改:徐文敏
审核:胡平雄
发布:徐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