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农村局发布2024年冬季农业防寒防冻技术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
根据连南瑶族自治县气象台预报:未来几天受冷空气补充影响,我县渐转晴冷,昼夜温差加大,其中16日晨将出现过程最低气温约3℃,高寒山区约-1℃。为有效降低低温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县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拟订了《连南瑶族自治县农业防寒防冻技术意见》并印发给你们,请各镇结合实际,筹备好应急物资,做好农业防寒防冻措施,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支撑作用,组织农技人员分类做好农业生产指导工作,确保农作物、禽畜及渔业生产和保供给,为来年农业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连南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12月13日
附件:
连南瑶族自治县农业防寒防冻技术意见
一、农作物
一、马铃薯
(一)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培土和排灌,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增施磷钾肥、叶面肥,或草木灰等热性农家肥,促进植株生长,增强御寒能力。
(二)在霜冻来临前,采用稻草、秸秆、地膜等进行覆盖提高地温。在山边或易遭受冻害的地方,如有条件还可搭小拱棚。
(三)降温前喷施防冻剂(磷酸二氢钾和5%红糖水),在植株叶片表面形成固化的保护膜,一般每瓶兑水70-75公斤,可增强植株的抗寒性。
(四)在霜冻来临的夜晚,可用稻草、枯枝落叶燃烧生火造烟,提高气温,改善小气候,防止霜冻形成。
(五)霜冻发生后,及时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其他抗寒剂,为了促进植株快速恢复生长,抗寒剂可与叶面肥同时喷施。
(六)冻害发生后,植株易感染多种病害。晚疫病可用70%的银发利或25%阿米西达悬浮液防治。
二、蔬菜
(一)做好露地蔬菜管理工作
1.关注天气
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及时关注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增强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及早做好低温、阴雨、大风等不利天气的应对准备工作。
2.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种
根据产品的市场定位以及不同的季节,选择适应销售市场的抗寒、耐湿、抗病等抗逆性强的品种。
3.保温防寒
低温、冰冻或者寒流到来之前,加强培土,防止根系被冻伤,保障根系活力,促进植株生长。科学灌溉,在寒潮、降温侵袭前,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浇灌,增加土壤热容量,缓解低温影响。为了降低不良天气对蔬菜生产的影响,建议采用保护地育苗移栽,同时根据不同蔬菜的生长特点,可采用塑料薄膜、无纺布或遮阳网等覆盖材料进行地面覆盖防寒,防止蔬菜冻伤。如碰到极端寒冷天气,有条件的基地或农户可以在田地的北面采用柴草等烧烟防寒,减少生产损失。
4.除湿降渍
雨水天气地下水水位较高,易造成土壤湿度过大,出现沤根现象。同时,受湿冷天气的影响,蔬菜植株容易受到冻害,造成露地蔬菜死苗烂菜。栽培需要采用高畦种植,防止地面和畦沟积水。
5.肥水管理
(1)果菜类肥水管理。对于没有定植的蔬菜,由于果菜类的生长周期较长,为了避免生产期间养分供应不足或不及时而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和产量的形成,应重视和加强有机肥的施用,确保由于受不良天气可能造成养分供应不足影响。对于处于生长期间的果菜类蔬菜,要结合生长情况和天气加强肥水管理,进行科学植株调整,促进植株的健壮生长,提高蔬菜植株的抗逆能力,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一般情况下,要视生长情况每隔15-20天追一次三元复合肥,亩施75-150公斤,施肥量视土壤肥力、植株生长和结果等情况而异。
(2)叶菜类肥水管理。叶菜需要结合播期及生长情况进行肥水管理。叶菜类蔬菜生长周期短,对肥水的要求较严格,对于不结球叶菜,由于植株根系不发达,吸收力弱,可采用勤施薄施,小量多次的原则进行。对于结球类蔬菜,应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生长期间根据生长阶段进行追肥,随着生长期的延长而增加施肥量,在结球前重施肥。叶菜类对氮素的要求较高,可采用高氮(如17)、低磷(如5)、中钾(如12)等的三元复合肥进行追肥。一般散叶叶菜施肥3-5次,亩施30-50公斤,而结球叶菜施肥4-6次,亩施50-80公斤,施肥量视土壤肥力、品种、植株生长、天气等情况而异。收获前5-10天停止灌水,避免植株含水量过多而不耐贮藏。
(3)花菜类蔬菜肥水管理。花菜类蔬菜对肥水的要求较高,花球形成期是追肥的重点时期,追肥量要大,占总施肥量的70%以上,一般在充足的有机肥基础上,可用三元复合肥50-80公斤分3-5次进行追肥,施肥量视土壤肥力、植株生长、天气等情况而异。为了减少空心及提高品质,可以结合追肥喷施0.2%的硼砂。
(4)根茎类蔬菜肥水管理。对于可采收的根茎类蔬菜,应及时采收上市;未到达收获期的,应加强培土和增施肥料。一般在基肥充足的基础上,亩施三元复合肥50-75公斤,于肉质根膨大期间吸收量占60%以上,分3-5次进行,施肥量视土壤肥力、品种、植株生长、天气等情况而异。收获前1周停止浇水,提高耐贮性。
6.病虫害综合防控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技术防治病虫害。露地叶菜重点预防黄条跳甲、小地老虎、小菜蛾等害虫危害,推广黄蓝板、黑光灯诱杀、性诱剂诱捕等生防技术。病害重点防治软腐病、霜霉病、病毒病、青枯病等,提倡高垄栽培、避免大水漫灌。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严格控制施药安全间隔期,保证产品食用安全。
(二)设施蔬菜
1.旧棚做好棚室整修
一是覆盖保温、透光性能好的薄膜。二是提高防风能力,合理设置立柱,提高骨架的承重能力。三是防止害虫迁飞。提前把温室、大棚用防虫网遮挡,防止白粉虱、蚜虫等往温度较高的棚室内迁飞。
2.整地施肥
推行精细整地、配方施肥。结合整地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深翻后起垄做畦。
3.育苗
按照不同蔬菜的栽培茬口,及时做好越冬及冬春茬蔬菜的育苗工作,努力改进育苗技术和育苗条件,争取育好苗、育壮苗,为越冬茬及冬春茬蔬菜生产打好基础。
4.移栽定植
定植时间要根据不同的蔬菜种类和不同的上市时间具体确定。大棚蔬菜的定植密度不宜过大,定植后要铺设滴灌管并进行全地膜覆盖,以减少水分蒸发,降低棚室湿度,减轻病害发生。遇到晴天气温高时可将棚膜揭开,加强空气流通,以提高蔬菜的适应性,保障蔬菜生长,气温低时要及及时闭棚,保障棚内较高的气温和适宜的温度,提高抗寒力,增加产量。
第二章 果树-柑橘
一、分批采果
对于结果期的树体要做到先熟先摘,后熟后摘,避免果实长时间留树消耗养分或遭遇冻害造成经济损失。
二、修剪
天气转暖后进行修剪,以轻剪为原则,留强去弱,留疏去密,剪内少剪外,剪弱少剪强,保持内通外旺。重点剪除荫枝、徒长枝、无结果能力的衰弱枝、落叶的结果枝、枯枝、病虫枝、重叠枝等,并集中烧毁。
三、覆盖及增施有机肥
在果园树盘表面覆盖秸秆、稻草、杂草、树叶、绿肥或塑料薄膜,减少地面辐射散热。增施腐熟有机肥,叶面喷施有机液肥或高钾叶面肥,增强树体抗寒能力。施经腐熟的饼麸液肥、畜粪肥或复合肥为宜,勿偏施氮肥,可喷0.3%~0.5%磷酸二氢钾或1%复合肥液2~3次,以补充树体营养,增强抗寒能力。
四、灌水保温
有条件的果园在冻害来临前2~3天灌水,以灌透为宜。冻前灌水可以保持土温,增加果园空气湿度,减少地面热辐射,提高根系抗寒力。
五、熏烟加温
采用熏烟的办法,可以减少辐射散热,减轻霜冻,改善橘园微域气候,使园内气温提高2℃以上,防冻效果明显。熏烟材料可就地取材,选用杂草、谷壳、木屑、落叶等,每亩4~6堆,在低温来临前点燃。
第三章 茶树
一、茶树冻害的影响
茶树受冻害后会出现茶树叶片变色干枯、枝干枯死等不同程度的危害症状,还会造成春茶萌芽延迟,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影响经济效益。在气温低于5-6℃的情况下,就会有霜冻的发生。
二、茶树越冬防冻措施
(一)建立生态茶园种植模式。在容易受冻的茶树种植区,加强茶园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质肥料,建立复合生态茶园,改善茶园小气候,保护茶树生长,提高防冻能力。在茶园四周或园内空地应植树造林。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景观绿化树,树种可选台湾相思树、四季桂花、尖叶杜英、五角枫树、白桂木、火力楠、刨花润楠等,梯壁坎边种草,如爬地木兰、紫穗槐、木豆、金银花等。若茶园周围有农田,需设置缓冲带,缓冲带宽度一般在20m左右,可以是自然植被或人工种植林带。
(二)改冬剪为夏剪。在立地条件容易受冻的茶园,特别是大叶种茶树茶园,可将冬季修剪改为夏季修剪。
(三)茶园覆盖防冻。可采用遮阳网、无纺布等覆盖茶树蓬面;距离茶行高度20-30厘米搭架覆盖,防霜冻效果会更好。此外,也可选用作物桔杆等材料覆盖茶树蓬面,覆盖厚度约为4-8厘米;行间铺草还可以增加土壤温度,降低对根系的影响。
(四)熏烟防冻。可根据天气预报情况于有霜降临前,在茶园四周工作道采用加湿作物桔杆或烧制焦泥灰进行熏烟,提高茶园气温防冻。
(五)喷灌防冻。有喷灌系统的茶园,可在早上冰冻溶化以后气温升高进行喷灌,有利于提高茶树温度;下午5点前停止喷灌,避免加重冰冻对茶树的影响
三、受冻茶树的护理
(一)适时修剪。应该根据茶树受冻程度对冻害的茶树进行合理修剪,以剪口比冻死部位深2厘米左右为宜。修剪时期,以当地气温稳定回升后进行,一般在2月底3月初。
(二)加强肥水管理。受冻茶树修剪后,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及时排灌,防止旱、涝害,以增强树势,提高茶树抵抗力。此外,喷施叶面肥(松针提取液),也能促进恢复树势。
第四章 畜禽
一、猪
猪场防寒应急工作,加强猪舍保温是根本。半开式猪舍检查卷帘、门窗等,防止漏风;封闭式猪舍检查电路,备用发电机,防止用电量增大导致电气火灾和停电。工作重点在产房、保育舍,检查电热板和红外灯,适当降低红外灯高度;后备猪和怀孕猪舍注意防风,避免突然降温造成应激;中大猪抗寒能力较强,可适当增加猪群密度。要停止冲水保持猪舍内部干燥,适当加强饲料供应。注意猪场用火用电安全,杜绝火灾、一氧化碳中毒和电气事故。猪病预防。天气骤变最容易诱发猪病的发生,在广东地区,由于过去一般气候温暖,猪场普遍保温设施比较简单,所以,今年遭遇寒潮,一定要特别注意非洲猪瘟、猪流行性腹泻、副猪嗜血杆菌病和猪圆环病毒病等疫病的发生。1.产房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防止猪流行性腹泻的暴发。2.保育舍要降低饲养密度,做好保暖的同时兼顾通风,保证空气流通,防止副猪嗜血杆菌病、猪喘气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病的发生。3.减少各种应激:包括断奶、转群、混群等。4.加强消毒和生物安全,防止非洲猪瘟的入侵。5.加强营养和保健,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中药提取物,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二、鸡
所有鸡群都要注意防寒保暖,85天龄以下为重点防控对象,具体措施如下:
(一)小鸡。建屋中屋,内层毛毯,外层薄膜,四角要留通风口;门口要用挡风膜,以防冷风直吹鸡群;保证有足够的热源,第一周垫料温度要33度以上。
(二)中大鸡(重点)。寒流来临,不能脱温,对已经脱温的鸡群要加碳桶或其他加热设备,至少一个碳桶/1000-1500羽,以现场鸡群不打堆为准;有条件的要用薄膜或是毛毯进行吊顶;所有鸡群:垫料厚度至少3-5cm,及时清理潮湿垫料,特别是球虫期或肠道有问题的鸡群,及时更换,确保垫料干爽;注意固定和修补好边膜,减少惊吓打堆死亡可能;检查所有供水系统,特别是软管是否有老化,要及时更换,一旦发生漏水,容易造成打堆死亡。可以添加葡萄糖或维生素C预防应激。
(三)注意生产安全。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和检测电路和供热设备是否安全,预防火灾的发生。
(四)鸡病预防。鸡群免疫力降低,呼吸道疾病高发。需加强环境、饲料营养等饲养管理,加强疫情监测和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一是根据日龄做好鸡舍的保温和通风,应侧重于保温,在温度许可的条件下加强通风;二是加强科学饲养,适当降低饲料营养浓度,防止鸡冬季摄入过多能量导致肥胖,注意调控钙磷平衡,适量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三是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和消毒制度,根据流行病学加强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疫情监测,制定合理免疫程序。
三、牛、羊
(一)加强棚舍的防风保暖措施,堵塞漏洞,铺设干草,开放式和半开放式牛舍,检修卷帘,或者挂上草帘子与塑料帘子,确保可以发挥挡风作用。
(二)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料的能量水平,如玉米、豆粕、大麦等,同时提高精饲料的饲喂量。提高饮水温度,确保水温达到五摄氏度以上。
(三)关注犊牛、羊和老弱病残牛、羊的护理,加强保温和饲养管理,如出现感冒或者支气管炎等异常症状,及时进行对症处置。
第五章 渔业
一、灾前防范措施
(一)及时抢收上市。围绕寒潮带来的低温、大风、降雨,及时将达到商品规格的养殖产品起捕,出售上市,避免低温冻害带来的损失。
(二)检查保温设施。开展陆上育苗室、养殖场等保温设施和充氧、供暖、供水等设备检查,对易受冻害的养殖品种,要尽可能采取搭棚保温,室内池加温等提高水温。
(三)适时加水保温。及时补充池水,加高养殖池塘水位,增加池塘蓄水量,保持鱼池水深在2米以上,提高鱼池及鱼的抗冻能力,避免养殖生物大面积冻伤、冻死。
(四)下沉养殖网箱。网箱养殖的地区可将网箱尽量下沉,保持2米以下水深,对无法改善防冻条件的养殖品种和亲体要及时转移陆上养殖。
(五)提高饵料质量。采取提高饵料质量,强化营养,科学投喂等措施,增强养殖生物体质,提高养殖生物抗寒抗冻能力。
(六)做好亲鱼保种。做好大宗养殖品种的亲本保种和培育工作,确保来年养殖生产有充足的亲体和苗种。
(七)做好物资储备。为防止水霉病、小瓜虫病和细菌性疾病发生,要做好水质改良调控、消毒和治疗等疫病防治物资的储备工作。
(八)加强巡查管理。做好应急值守,密切监视养殖生物活动状态,及时如实报送相关情况。
二、灾害期间救灾措施
(一)加强水质管理。每天早、中、晚巡塘,监测水温、水质,防止缺氧。要视水温水质情况采用冲注地下水,施用增氧剂,水质改良剂等方法以保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尽量少开动增氧机,以减少池塘水上下交流,从而减慢池塘底部水温下降速度,达到防寒目的。
(二)减少人为刺激和干扰。尽量减少药物的使用,避免养殖动物的应激反应,可使用一些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若需过塘,操作要细致,防止损伤鱼体,并做好消毒工作;如若起捕上市最好进行一次性清塘。露天池塘晚上不能用太阳灯加温,因灯光会引诱养殖动物到池塘表层低温区而冻伤、冻死。
(三)及时处理死鱼、病鱼。已出现冻伤或死鱼的池塘,应及时将死鱼捞走,并作无害化处理,以免死鱼腐烂污染水体。切记还有塘鱼的池塘不应立即施用消毒药,以防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而加速死亡。对冻伤的鱼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挽救,减少死亡。
(四)科学投喂,精心管理。适当投喂精料,增强养殖动物体质,投料要做到循序渐进,少量多投,水温低于15℃时停止喂料。水体消毒最好选用刺激性小的碘制剂;并视水质情况可适当使用底质改良剂。加强巡塘,密切监视养殖生物活动状态,及时报送相关情况。记录水质、溶氧等变化,做好生产记录。
三、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措施
(一)检修养殖设施。检查并尽快修复大棚等保温设施和充氧、供暖设备,及时清除积水,修补损坏的薄膜,补充加温所需的燃料和养殖饲料,保证温室正常运行。抓紧进行冰冻损坏的繁殖设施、电力设施、进排水渠道、水闸、网箱、网衣和倒塌管理房屋等维修和重建工作,做好大水面养殖设施的防护工作,保障灾后安全开展渔业生产。
(二)做好亲本调配。一是摸清损失,查清亲本存量,制定补苗计划。根据亲本数量及苗种生产计划,及时补充、调运亲本。二是强化亲本培育。针对持续低温导致鱼虾亲本摄食不佳的情况,加强亲本饲养管理,补充营养和能量,促进亲本正常发育,确保用于春季繁育生产的亲本数量和质量。三是做好苗种繁育。严格按照苗种生产技术操作规范开展苗种生产,保证苗种质量。
(三)实行科学饲养。科学投喂,增强体质。适当增加蛋白质营养,可投喂添加多维或免疫增强剂的精饲料,增强水产养殖生物机体的抗性和防御能力。加强养殖生产管理。尽量避免对养殖品种的应激反应,及时处理冻伤鱼虾,减少容易造成养殖生物受伤的作业,减少操作死亡。加强巡塘,记录水质、溶氧等变化。
(四)做好疾病防治工作。开展水质环境和病害监测。要做好大宗养殖品种的常规性、多发性疫病的监测工作,并做好水体消毒。及时清除水体和底泥中的死亡个体,可采用撒网检查的办法,发现后及时清除以免破坏水质。进行鱼体消毒,预防冻害后水霉病等病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