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正文内容

《连南瑶族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政策解读

时间: 来源:县政府办公室 访问量:- 【字体:

  一、发展愿景与目标定位

  《连南瑶族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是连南瑶族自治县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规划》立足国家战略、区域职能和本地实际,全力推进连南融湾入区发展,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交流,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瑶乡和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

  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策略

  全面建成绿色生态、城乡和谐、开放繁荣、活力宜居的民族文化城市。

  底线思维,绿色发展。秉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我省生态发展区定位,紧扣创建国家生态保护功能区的目标要求,优化生态安全保护格局,实施分级分类生态功能区管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路村系统治理,搭建安全韧性、绿色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

  承接湾区,协同发展。主动对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融入广清一体化,推进“三连一阳”协同发展,依托重要交通干线和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片区外界互联,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城乡统筹,融合发展。优化县域中心、副中心功能布局,依托产业平台的建设,引导乡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构建乡村居民点格局与城乡生活圈服务体系,形成对流互促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

  激活存量,用好增量。分区分类推进存量建设用地腾挪盘活和更新改造,引导增量建设用地向发展优势地区集中布局,推动乡村地区、旅游景区以“点状开发”模式发展,促使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

  产业融合,旅游提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力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培养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快广东省连南产业园建设,利用民族地区优惠政策,扶持现有产业升级。完善旅游设施配套,大力发展瑶族全域文化旅游。

  三、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强化融湾,推进粤湘桂地区紧密交流依托规划广清永高铁、二广高速、许广高速等对外交通设施,缩短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距离,推进粤湘桂地区直连直通,实现连南3小时通达珠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1小时通达广州都市圈城市,半小时快速接驳规划连州通用机场。

  加强区域生态协作,牢筑北部生态屏障建立与连山、阳山、连州、韶关等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机制与合作平台,共筑粤北生态屏障。

  落实省市重大部署,推动城镇体系协同发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工作部署,切实做好自然资源要素支撑保障,推进县域经济、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有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深化“三连一阳”合作,建设北部绿色发展协作区依托广东省连南产业园,与连州产业转移工业园、连山省级产业园形成空间资源汇聚节点,开展绿色产业合作,打造“三连一阳”北部绿色发展协作区。

  四、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

  (一)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

  2035年,连南瑶族自治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2.30平方公里(9.35万亩), 其中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5.58平方公里(8.34万亩)。

  (二)生态保护红线

  2035年,连南瑶族自治县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384.39平方公里(57.66万亩)。

  (三)城镇开发边界

  2035年,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1.00平方公里(1.65万亩)以内。

  五、构建“一主一副两带四区”的国土空间发展格局

  依托连南生态资源特色,统筹保护和发展相互协调,推动城镇空间高效集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县域构建“一主一副两带四区”的国土空间发展格局。

  (一)“一主”指中心城区,是县域综合服务中心,集行政、商贸、教育、文化等综合服务于一体,推进高铁新城建设,打造产城融合、和谐宜居的品质城区。

  (二)“一副”指寨岗镇,为县域副中心、县域工业重镇,依托产业基础,重点发展广东省连南产业园,优化现状镇区空间品质,完善城北新区配套设施。

  (三)“两带”“生态涵养带”以起微山、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等生态要素为内容,以生态保护与修复为基本功能,形成生态维保廊道;“民族高质量发展带”串联中心城区、广东省连南产业园、瑶族特色旅游景点等要素节点,打造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轴带,体现连南民族地区特色。

  (四)“四区”:分别为综合服务区、瑶族特色农旅体验区、工贸发展区、生态保育区。“综合服务区”为中心城区所在三江镇,承载中心城区行政、经济、文化、商贸服务等功能;“瑶族特色农旅体验区”包括三排镇、大坪镇、涡水镇北部,以瑶族特色村寨、特色农业种植为特色;“工贸发展区”位于寨岗镇北部,以寨岗镇镇区及广东省连南产业园为主体,强化园区产业聚集效应,加快连南产业升级;“生态保育区”主要为寨岗镇南部、大麦山镇、香坪镇、涡水镇南部,以生态保育功能为主,提升碳汇能力,与周边生态区域共筑生态屏障。

  六、构建一带四区多园”的农业发展格局

  充分发挥连南区域农业种植特色和发展优势,构建“一带四区多园”农业生产格局。

  “一带”:连南农业产业带。

  “四区”:现代农业集中区、文旅田园农业区、梯田观光体验区、山地生态精细农业区。

  “多园”:大坪镇“云上田园”研学综合园、大坪镇瑶排梯田旅游综合园、大坪镇“稻鱼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麦山镇黄莲茶农旅融合综合园、大麦山镇九寨梯田现代农业产业园、大麦山镇中草药康养综合园、三排镇瑶族文旅田园综合园、寨岗镇广清连南万亩茶园、寨岗水果产业示范园。

  七、构建“一屏两核多廊多节点”的生态保护格局

  结合双评价结果,构建连南“一屏两核多廊多节点”的生态保护格局。

  “一屏”:筑牢粤北生态屏障衔接连南瑶族自治县“粤北生态安全屏障”生态保护格局,构建连南由北向南(南岭山脉南侧余脉)的山地生态屏障,强化大雾山、起微山、天堂山等的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两核”:打造中部两大生态绿核强化瑶排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和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为中心形成的生态绿核,重点推进“双核”保护、修复与利用,支撑国家级生态保护旅游观光区的构建。

  “多廊”:构建全域多功能生态廊道构建由涡水河、同灌河等河流水系构成的生态廊道,推进水源涵养、河道整治、污染防控等修复和保护措施,维系生态系统完整性。

  多节点”:整合全域多样化生态节点整合优化连南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形成由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国家级石漠公园、3个自然保护区、2个森林公园建立自然保护地生态体系。

  八、构建“一主一副五特色镇”的城镇开发格局

  县域构建“一主一副五特色镇”的城镇开发格局,引导周边人口、资源要素向城镇空间集聚,各乡镇依托自身资源特点,提出特色化发展指引,实现差异化发展。

  “一主”指中心城区所在的三江镇。

  “一副”指寨岗镇,为县域副中心、县域工业重镇。

  “五特色镇”分别为三排镇(瑶乡风情特色旅游镇、油茶专业镇)、涡水镇(森林特色镇、生态康养镇)、大麦山镇(现代农业产业镇、高山茶专业镇)、大坪镇(瑶族聚居农旅镇)、香坪镇(大鲵资源生态农旅镇)。

  九、高标准建设中心城区

  优化土地使用结构结合社区生活圈优化各类城镇生活用地布局,优先保障各类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市政基础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和公园绿地,合理配置居住极其配套用地。引导工业用地向园区集中,推进产业用地的集约高效发展。

  完善居住用地布局及住房保障。根据人口分布导向,合理布局居住用地,加强政策性住房用地保障。至2035年,中心城区规划居住用地面积约3.27平方公里,占中心城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的46.62%。

  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和完善社区生活圈规划。进一步规划完善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科学构建中心城区规划构建“15分钟生活圈-5-10分钟生活圈两个社区生活圈层级。连南中心城区划分共计715分钟生活圈,以县政府、石泉小学、县行政服务中心为核心划分中心城区公共服务中心生活圈;高铁新城片区、国道G323西侧新区、中心城区西南片区、中心城区东南片区以及老城区东西侧片区各划分115分钟生活圈。

  提升绿地系统结构。规划区绿网以石泉山公园、市民公园为面,以三江河滨水公园为带,以国道G323带状公园、站前路带状公园、迎宾路带状公园及西北山山前带状公园为廊,形成网络状绿化系统,通过滨水绿化带联系三江河,形成环绕中心城区和沿三江河的连续生态绿色空间。

  完善内外交通网络。推动广清永高铁三连站建设落实,预留柳州经贺州至韶关铁路在中心城区与永州经清远至广州高速铁路并线的建设条件。延续现状的对外高速公路,包括规划区东侧的清连高速、西侧的二广高速和穿越中心城区的国道G323内部交通规划构建“两环+四轴放射”的骨架路网。“两环”即内环(国道G323-盘王路-曙光路-鹿鸣路-新城东路路环-省道S261三江段)与外环(许广高速-二广连接线-佛江高速北延段-规划韶贺高速)。“四轴放射”即团结大道、顺德大道、国道G323、省道261至其他地区的对外通道。

  十、划定城市四线

  (一)城市蓝线

  中心城区划定城市蓝线总面积43.29公顷(约649.35亩)。

  (二)城市绿线

  中心城区划定城市绿线总面积69.54公顷(约1043.1亩)。

  (三)城市紫线

  中心城区划定城市紫线总面积3.01公顷(约45.15亩)。

  (四)城市黄线

  中心城区划定城市黄线总面积14.31(约214.65亩)。

  十一、塑造地域文化特色的城乡风貌

  依托连南“九山半水半分田”生态资源本底、“天下瑶乡”的瑶族文化底蕴,塑造具有连南本土特色的城市风貌特色,突出山、林、水交融的生态风貌,强调瑶族文化要素,完善人文特色风貌建设。加强特色风貌区的设计引导,划定城市风貌区、枢纽门户区、滨水风貌区、沿山风貌区、瑶族文化区、乡村风貌区等城市设计重点控制地区。

  十二、提升全域旅游品质

  打造三大连南旅游名片,分别为南岗千年瑶寨、鹿鸣稻丰谷、油岭古排。

  建设五大县域高品质景区,包括: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大雾山-大龙山森林户外活动基地、起微山森林公园、九寨梯田、连南瑶族自治县八排瑶发源地文化传承基

  策划七大乡村旅游精品项目:寨岗镇—寨南石洋坑温泉、三排镇—农业综合体、大麦山镇—千年古榕及特色溶洞观光区、大坪镇—稻田鱼农业休闲体验基地、香坪镇—香坪古寨生态旅游综合体、涡水镇—盘古王庙。

  十三、构建现代综合道路交通体系

  落实铁路交通规划建设积极融入区域轨道交通网,补齐铁路运输短板,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粤湘桂地区交通联系。推进高铁三连站建设,促进连南与粤湘桂交界地区的经济发展、区域合作。同时规划预留永州经清远至广州铁路、柳州经贺州至韶关铁路2条铁路廊道

  建设高效互联的公路网络推进高速路网建设,以韶贺高速、佛江北延段、许广高速连接线的规划建设,推动区域交通网络化。近期衔接佛江高速北延段规划建设;远期落实韶贺高速,推动区域交通网络化建设。

  优化内部交通网络形成联系各乡镇的“一国道、四省道、多县道”的“放射状”对内骨干路网系统,提高县域内各镇之间的道路通达性,逐步提高南部乡镇对外南向和内部横向交通联系。构建旅游公路交通网络,推进起微山旅游公路、三排油岭—南岗千年瑶寨、省道S261线大麦山至G234线福堂、县道X397油岭至大横龙公路等旅游公路的建设,串联县域各大旅游景区。

  十四、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

  分类推进森林、河湖、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点保护以南岭山脉南侧余脉构成的山地生态屏障、涡水河、同灌河等河流水系构成的水系保护带以及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公园等重要自然生态空间,构建“一屏两核多廊多节点”的生态保护格局。

  十五、全面实施国土综合整治

  规划通过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垦造水田等项目的落实,实现保护耕地、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目标;通过建设用地整治等方式,实现节约集约用地、土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规划至2035年累计建成不少于746.67公顷(1.12万亩)的高标准农田,累计改造高标准农田1762.74公顷(2.64万亩)。落实关于垦造水田共92.58公顷(0.14万亩)、增减挂钩共70.50公顷(0.11万亩)、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共50.68公顷(0.08万亩)、拆旧复垦共44.66公顷(0.07万亩)、旧城镇用地改造共39.60公顷(0.06万亩)等任务目标。

  十六、积极推动三旧改造及城市更新

  以生产方式绿色化、产业空间集聚化、生活空间优质化为导向,结合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存量空间再利用成本收益、城市更新,制定已建存量再利用布局与时序,合理划分密度分区及改造策略分区,促进存量建设空间品质与功能提升。规划至2035年,全县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面积不少于220.45公顷(0.33万亩),推动旧城镇用地改造共39.60公顷,旧村庄用地改造共99.60公顷、厂房用地改造共81.25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