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文件>> 正文内容

印发连南瑶族自治县201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时间: 来源:县政府办公室 访问量:- 【字体:

 

南府办〔201026
 
印发连南瑶族自治县2010年度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县属有关单位:
《连南瑶族自治县201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业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县国土资源局反映。
 
 
OO年三月二十六日
 
 
 
 
连南瑶族自治县2010年度地质灾害
防 治 方 案
 
为了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394号令)和《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35),指导全县2010年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以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我县的实际,编制《连南瑶族自治县201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连南县2009年地质灾害概况
2009年,我县受暴雨袭击的影响,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1宗,即滑坡1宗,无造成人员死亡。2009年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特点与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我县汛期暴雨集中,且强度大,易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根据《清远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我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127个,其中有8个属于重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别是涡水镇吊简山、大洞山、塘凹自然村的滑坡隐患;寨岗镇老虎冲村竹络组的地面塌陷隐患、大坪镇大洞山体滑坡隐患、大麦山镇白芒村、新寨村的地质塌陷隐患和三江镇泥楼自然村的滑坡隐患,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对防范突发性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十分必要的。
二、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地区
汛期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又是地质灾害的防治重点,尤其是暴雨容易诱发山体崩塌、滑坡、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灾害的防治重点是涡水镇(吊简山、大洞山、塘凹自然村)、三江镇(泥楼村)、大麦山镇(白芒村、新寨村)、寨岗镇(竹络组)、大坪镇(大洞山)、河流两岸、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乡村、公路、重点工程建设区、水库库区、中小学校、旅游景点、矿山采矿场等,主要防治区域为以下几大类:
()花岗岩、变质岩强风化剥蚀区
该区易发生以水土流失、山体崩塌、泥石流等类型的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涡水、大坪、香坪、金坑、南岗、三江、盘石、寨岗、大麦山、寨南、山联等地。该区域内的花岗岩、变质岩风化程度高,风化层厚度大,山体相对较高,土表层松散,在汛期容易发生崩塌、滑坡,严重的将形成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要加强村庄、民居、学校和镇村公路、国道107线、1955线、323线以及省道261线监测预报。特别是要切实加强涡水镇吊简山、大洞山、塘凹自然村、三江镇泥楼自然村和大坪镇大洞山体的滑坡隐患的监测预防。
()石灰岩岩溶区
主要分布在大麦山、三江、寨岗、大坪、三排、南岗等地。石灰岩分布面广,层理发育,地下溶蚀作用强烈,山体落差较大,沟谷切割较深,地表植被稀少,当地群众依山建房,工程的建设造成地面结构破坏、局部受力不均、岩层顺层下滑或地层下陷等严重的地质灾害。注意加强预防自然和人为诱发的塌陷、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应加强村庄、民居、学校和交通干线沿线的监测。尤其要加强大麦山镇白芒地面塌陷隐患、新寨村地面沉降和寨岗镇竹络组隐患的监测预报。
()矿山的开采引发的塌陷、透水等地质灾害
矿山在开采中,因地下水失衡、开采不规范,容易导致崩塌、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透水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各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矿山开采的监督管理,露天矿场要实行自上而下台阶式的开采,防治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发生;地下开采的矿山防治塌陷、冒顶;矿山选厂要注意尾矿坝的加固;主要分布在寨岗镇、大麦山镇,要防止崩塌、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透水等地质灾害。尤其着重加强大麦山矿业场、雷公坑、茶坑山、铁屎坪、乌石印、牛温、水晶山、鹿暗、天堂山、石桥、牛坜等矿点的监督管理,防止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
()水库及在建工程的地质灾害防治
连南辖区内的山体起伏较大,沟脊、水系发育,水库较多,落差大,水利发电工程迅速发展,在汛期易发生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冲毁电站的现象。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水库的监督管理,在电站建设前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板洞水库、沙木塘水库、田湖水库是我县预防的重点,要加强地质灾害的监督管理,特别是监测坝基的稳定性。
()旅游点的地质灾害防治
我县的旅游点位于山区,存在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尤其是雨季,又是旅游的旺季,游客较多,县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在汛期前督促各旅游管理单位对管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做好监测工作,发现险情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三、2010年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各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以及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切实加强领导。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地质灾害防治作为一项民心工程的重要工作进行部署和落实,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保证。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指挥系统要建立健全责任制,明确责任,认真履行职责,对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明确监测责任人,落实防灾责任制,责任人必须上岗到位,认真负责,周密部署,切实组织好群测群防、预防预报工作。发生灾情及时向上一级有关部门报告,早采取避让措施。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做到定期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并采取应急救援措施。
()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落实预防措施
各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为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要,应根据《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第六条的规定,拨出专款,配置交通工具,组织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地质灾害调查组,调查摸清本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的分布、类型、规模、活动周期及主要诱发因素等,认真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对本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预测并提出具体的防灾措施,明确单位主要责任人,落实监测报警,防灾责任制,并确定应急避让方案,为地方政府指导防灾、救灾工作提供依据。我县根据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的调查结果,编制防治方案,由县人民政府批转下发,并报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备案。
违反规定不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造成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要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追究直接负责的主要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
各镇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学习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发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让群众了解条例的内容,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增加以人为本的观念,提高干部群众防治的意识,建立起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防灾体系,增强防灾能力。
()通力合作,保证信息畅通
各镇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防汛、建设、交通、水利、学校、宣传、气象等有关部门的直接沟通与合作,做到互通情报,确保各有关部门的信息畅通,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及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的变化情况,以便统一指挥,步调一致,确保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增加应急反应能力
各镇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成立专门的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机构,制定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视制度、灾情速报制度,向社会公布地质灾害报警电话,接受社会监督。进入汛期前,各级人民政府要抓紧组织力量对重点地质灾害危险区和重要地质灾害点进行巡回检查,做到心中有数,汛前组织有关人员和技术人员对当地地质灾害危险区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检查,掌握辖区内地质灾害的动态情况,变被动为主动,积极避灾抗灾,平稳地渡过汛期。
()加大力度,严格评估,减少人为原因产生的地质灾害
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发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35)、国土资源部《关于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国资[1999392)及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暂行规定》(粤国土资(地环)字[200217)的要求,积极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或减少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对未列入评估范围的建设用地,在审批山地建房用地时,必须附有申请用地的地质环境情况资料。凡没有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或未考虑建设用地条件的,不得批准使用。在划定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禁止采矿、削坡、取土、堆放废弃矿渣余泥、过量抽取地下水等可能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发生的活动,并严格限制工程建设活动。属必须建设的项目,一定要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详细的建设工程勘察,通过工程勘察,查明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摸清地质灾害隐患及不良工程地质体的分布和性质,从而在工程建设中采取可行的措施,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因人为因素诱发地质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积极推进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
各部门要与气象部门做好联合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特别是对我县涡水镇吊简山、大洞山、塘凹;三江镇泥楼自然村、大坪镇大洞山的滑坡隐患;大麦山镇白芒地质塌陷、新寨地面沉降隐患、寨岗镇竹络组地面塌陷隐患以及县内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等,做好基础数据的采集分析和集成,制作高质量的预报产品,联合开展专项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高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的准确性。
各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筹集资金,尽快开展以镇为单位的地质灾害调查与规划工作,查明地质灾害现状及隐患,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