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乡镇动态>> 正文内容

香坪镇“活化”闲置空间打造非遗传承所,文化振兴赋能“百千万工程”

时间: 来源:香坪镇 访问量:- 【字体:

  近日,香坪镇通过整合镇文化站的闲置空间,巧妙利用旧物品进行装饰布置,并联合市级瑶族刺绣非遗传承人邓俊莺,共同打造了一个集展示、传习、体验于一体的非遗传承所,为当地瑶族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盘活闲置资源,焕发空间新生命面对文化站内部分空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香坪镇没有选择大拆大建,而是秉持“节约资源、修旧如旧、注入灵魂”的理念,对闲置场地进行了精心改造。工作人员深入村落收集老物件、旧台桌,如老木箱、竹编器具等,将其巧妙点缀于传承所内,让老物件焕发新生机。这些承载着岁月印记的旧物,不仅极大地降低了建设成本,更瞬间营造出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使传承所本身就成为一件生动的“展品”,让来参观人员感受到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携手非遗传承人,开展沉浸式传习非遗传承所的核心在于“传承”。香坪镇成功邀请到当地极具声望的瑶族刺绣非遗传承人邓俊莺入驻并担任主导老师。邓俊莺老师技艺精湛,热心传艺,她的到来确保了传承所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传承所定期开设瑶族刺绣、传统歌舞、民俗礼仪等非遗项目的现场教学课程,今年开展非遗传承活动共23场次,吸引了清华大学实践支队、广州新华学院、广东财贸职业学院等高校学生参与非遗瑶绣文化体验。邓俊莺老师不仅系统讲授技艺,更会分享背后的文化故事、审美理念和民族精神。这种“面对面、手把手”的沉浸式体验教学,打破了传统传习壁垒,将参与者从被动的“旁观者”转变为主动的“体验者”,极大地激发了学员们的学习兴趣和深度参与感。学员们在这里不仅能学会一门技艺,更能深刻理解针线色彩间所蕴含的民族智慧与情感。

  培育文化认同,助力青年守望精神家园尤为重要的是,该传承所将提升年轻一代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作为核心目标之一。通过生动有趣的现场教学和文化体验活动,吸引了大量镇上的青少年、学生、留守群众参与体验。许多年轻人表示,以前觉得瑶绣、瑶歌是“老古董”,距离自己很遥远,但在这里亲身体验后,才发现其魅力无穷,并为自己的民族文化感到由衷自豪。推动青少年群体从“文化旁观者”转变为“传承参与者”,强化文化归属感。这种从“知”到“爱”的转变,对于防止民族文化断层、守护瑶族精神家园至关重要。

  文化振兴赋能,激发乡村内生动力香坪镇非遗传承所的成功打造,不仅让千年瑶绣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活力,更是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生动实践。它通过挖掘和提升本土特色文化价值,不仅有效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将其转化为促进乡村发展的软实力和新动能。

9.12...png9.12.....png9.12..png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