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连南三排镇:织密基层治理网,巧解群众“心头结”
近年来,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聚焦基层矛盾纠纷“化解难、周期长、易反复”等问题,创新构建“网格摸排+多元调解+源头预防”的治理体系,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让群众的“烦心事”变成“舒心事”。

网格“撒网”:把矛盾隐患“捞”上来
“矛盾纠纷要化解,首先得知道在哪儿。”三排镇党委副书记盘东旭说。为摸清辖区内矛盾纠纷底数,三排镇将全镇10个村划分为37个基础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个网格员,同时吸纳党员、村民代表、乡贤等组成“网格信息员”队伍,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矛盾排查网络。网格员每天穿梭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不仅负责政策宣传、民生服务,更把“矛盾排查”作为核心任务。通过“日排查、周汇总、月上报”机制,确保矛盾隐患“早发现、早介入”。
2024年11月,南岗村网格员唐健锋在走访中发现,辖区男子邓某因子女抚养问题与前妻发生激烈争执,女方诉至法院,邓某情绪失控,甚至发表过激言论。唐健锋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一边安抚双方情绪,一边向上级汇报,联动镇平安法治办、妇联、司法所等部门开展联合调解。最终,在村调委会的调解下,双方同意通过法院调解达成和解,两人签订调解协议,避免了矛盾进一步升级。
2025年以来,三排镇通过网格排查累计发现各类矛盾隐患120余起,其中90%以上在网格内实现初步介入调解。

多元“解结”:让矛盾纠纷“化”得快
“不同的矛盾,得用不同的‘钥匙’开。”为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效率,三排镇打破“单打独斗”的调解模式,整合司法、民政、综治等部门资源,构建“三级联动 + 多元参与”的调解体系。
在村级层面,设立“瑶老调解室”,由村党支部书记牵头,联合“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模范)、法律顾问组成调解队伍,重点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简单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村”。在镇级层面,成立“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整合司法所、林业站、自然资源所等力量,针对土地纠纷、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等复杂矛盾开展“联合调解”,实现“难事不出镇”。
此外,三排镇还创新“南岗村服务大队”模式,服务大队下设8个服务中队,覆盖政策宣传、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体系。南岗村服务大队让矛盾调解更“暖人心”。基层矛盾往往源于小事,但处理不当易引发大问题。队员们主动下沉一线,用耐心倾听群众诉求,用公心化解矛盾纠纷,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让邻里更和睦、村庄更和谐。
据统计,三排镇通过多元调解体系,年均化解矛盾纠纷235起,调解成功224起,调解成功率达95.3%。

源头“设防”:让矛盾问题“少”起来
“化解矛盾不如预防矛盾。”三排镇在做好矛盾化解的同时,更注重从源头减少矛盾产生。三排镇一方面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通过“法治讲堂”“以案释法”“网格普法”“平安夜谈”等形式,向群众普及民法典、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引导群众依法办事、理性维权。2024年以来,三排镇累计开展法治宣传活动6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覆盖群众1000余人次。另一方面,三排镇建立“矛盾纠纷分析研判”机制,每月召开专题会议,对近期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分类分析,集结部门力量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此外,三排镇注重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指导各村结合实际修订村规民约,将“邻里互助、矛盾自调”“信访法治化”等内容纳入其中,通过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形式,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在这片土地上,基层治理的“网”越织越密,矛盾纠纷的“结”越解越顺,为乡村振兴营造了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