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入画!涡水镇点绿成金
成片的山苍子郁郁葱葱,整齐的农房错落有致,新修的公路蜿蜒伸展……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涡水镇紧扣县委中心工作,围绕“三年初见成效”总体目标,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处处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
特色产业多点开花,乡村振兴根基稳固
在涡大竹湾村山苍子种植示范基地,村民们正在技术员指导下进行秋冬季管护。“我们建成了80亩育苗基地,年培育优质苗木50万株,还打造了全省首个200亩人工种植示范基地。”基地负责人指着连绵的山林介绍,通过套种积雪草、栀子等中药材,亩均效益提升了40%。目前,全镇山苍子种植面积已达523亩,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黄金产业”。
产业发展呈现百花齐放之势。在必坑村和涡水村的灵芝种植基地,44000棒灵芝长势喜人;大竹湾村沙田瑶族香料苗圃里,6亩五里香草种苗郁郁葱葱;马头冲、涡水等村推广的“稻药”轮种模式,让80亩车前子成为农民新的增收渠道;六联村、瑶龙村林下试种的50亩草珊瑚,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的希望。
更令人欣喜的是,全镇1300亩茶园层层叠翠,预计2025年可产干茶约5000斤,产值近150万元。2024年,全镇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15万元,特色产业真正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
美丽乡村焕发新颜,绿美生态宜居宜游
沿着大竹湾村沙田碧道至横龙水库漫步,新栽的欧洲枫香、秋枫、紫薇等苗木迎风挺立,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涡水村黄家冲至良东公路旁,500株黄花风铃木打造出的“花海长廊”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计划在2023年至2025年间累计植树10779株,其中今年已种植3848棵。”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绿化工程既提升了村庄“颜值”,又增强了生态功能。
美丽乡村建设同样硕果累累。全镇累计建成美丽乡村41个,其中生态村1个、特色村6个、示范村22个、整洁村12个。投入约2000万元推进的乡村振兴风貌带建设,让省道S523线公路沿线村庄的177栋农房焕然一新,146个“四小园”点缀其间,实现了“村里就是景区,生活就是风景”的美丽蜕变。
民生实事温暖人心,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现在出门就是柏油路,喝水更放心,居住环境大变样!”必坑村村民指着新修的公路感慨道。涡水镇实施省道S523线“预防养护及功能性修复、灾害防治、安全设施提升”三项工程,完成26.48公里路基路肩改造和6.6公里沥青铺设,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与此同时,该镇投入470万元完成的6个行政村食水工程提升改造,确保了群众饮水安全。并投入300多万元完成的良东公路2.6公里路面修复,让全镇41个自然村全部实现村内道路硬化。这些民生实事的落地,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治理创新汇聚合力,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在涡水镇,创新推行的积分制激发了群众共建家园的热情。自2024年4月试行以来,全镇已有324户家庭参与,申报总积分达33935分。同时,通过推行以工代赈方式,千亩茶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乡村振兴风貌建设项目等为100多名农村低收入群体提供了就业机会,实现了“在家门口挣钱”的愿景。
目前,该镇正全力推进美丽圩镇入口打造,实施大竹湾沙田村至必坑村大横龙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景观提升及林下产业布局,作为“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标志性成果。由北京共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完成的整体设计,让这座小镇的未来更加值得期待。
此外,乡村振兴帮扶基金的设立、茶叶销售渠道的拓宽、屋顶光伏项目的落地,以及与重要商协会的战略合作等一系列社会帮扶成果汇聚成强大合力,正推动涡水镇在振兴之路上行稳致远。
站在新的起点上,涡水镇正蓄势待发。该镇党委书记表示,接下来将依托绿水青山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加快建设山苍子科研站、灵芝菌棒培育生产基地,推动熟瑶茶加工厂和香料种植加工厂、体验馆、展示馆等项目建设,积极引入和培育“四上”企业,实现了“四上”企业零的突破。
青山不语,见证变迁。林下生金,茶园叠翠。涡水镇正以“头号工程”的力度,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用实干和担当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如今,“百千万工程”的种子已在这片青山沃土中生根发芽,势必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